支原体简介与支原体污染的问答
阅读次数:586 发布时间:2021/5/14 10:39:27
支原体是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小直径0.2um)并独立生活的微生物.约有1%可通过滤菌器。支原体无细胞壁形态呈高度多形性.可为圆形、丝状或梨形。 支原体形态多变,在光境下不易看清内部结构。电镜下观察支原体膜为三层结构.其中央有电干密度大的密集颗粒群或丝状的中心束。支原体多吸附或散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之间。横断面与细胞微绒毛相似,但微绒毛电子密度比支原体小,且中央无颗粒群或中央束。
支原体代谢需固醇类物质、部分种类需要精氨酸、O 2或葡萄糖,每种支原体都有自身持点。多数支原体适合于偏碱条件下生存(PH7.6—8.0),对酸耐受性差。对热比较敏感,对般抗生素不敏感。 支原体污染细胞后.培养液可不发生混浊.多数情况下细胞病理变化轻微或不显着,细微变化也可由于传代、换液而缓解.因此易被忽视。但个别严重者,可致细胞增殖缓慢.甚至从培养器皿脱落。
1、应如何避免细胞污染?
细胞污染的种类可分成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和支原体。 主要的污染原因为无菌操作技术不当、操作室环境不佳、污染之血清和污染之细胞等。 严格之无菌操作技术、清洁的环境、与品质良好之细胞来源和培养基配制是减低污染之好方法。
2、 如果细胞发生微生物污染时, 应如何处理?
直接灭菌后丢弃之。
3、支原体 (mycoplasma) 污染的细胞, 是否能以肉眼观察出异状?
不能。 除有经验之家外, 大多数遭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株, 无法以其外观分辨之。
4、支原体污染会对细胞培养有何影响?
支原体污染几乎可影响所有细胞之生长参数,代谢及研究之任数据。故进行实验,必须确认细胞为 mycoplasma-free,实验结果之数据方有意义。
5、侦测出细胞株有支原体污染时, 该如何处理?
直接灭菌后丢弃,以避免污染其它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