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
蛋白的产生是应用了重组DNA或重组RNA的技术从而获得的蛋白质。体外重组蛋白的生产主要包括四大系统:原核蛋白表达,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酵母蛋白表达及
昆虫细胞蛋白表达。
重组蛋白获得途径:重组蛋白需要使用表达系统来对其进行制备,其获得途径可以分为体外方法和体内方法。两种方法的提都是应用基因重组技术,获得连接有可以翻译成目的蛋白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之后将其转入可以表达目的蛋白的宿主细胞从而表达特定的重组蛋白分子。
体外重组蛋白的生产主要包括四大系统:原核蛋白表达(常用的大肠杆菌蛋白表达),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常用的细胞CHO,HEK293),真核表达系统(酵母)及昆虫细胞蛋白表达。合适表达系统的选择取决于重组蛋白的特性、重组蛋白的预期应用以及该系统能否生产足够量的蛋白质,根据自身的下游运用选择合适的蛋白表达系统,提高表达成功率。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1)目应用广泛的表达系统有三大类,大肠杆菌(Esherichia coli)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CHO细胞表达系统。其中,大肠杆菌是表达重组蛋白常用的宿主菌,已应用于许多具有重要药用价值蛋白的生产。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如生长快、培养成本低廉、遗传背景清楚和易实现高密度培养等。大肠杆菌DH5α是一种诱变菌株,主要表现对外源DNA的免疫缺乏。大肠杆菌DH5α是基因工程常用的宿主菌,相比于正常菌种缺少了一定的免疫机制。
(2)不同的表达系统和培养方法显着影响下游的处理过程,目标蛋白表达是否形成包涵体,目标蛋白表达的定位(胞内、细胞膜内、周质空间和胞外),蛋白表达的量都依赖于所选择的的表达系统。
重组蛋白表达系统
重组蛋白种类:目比较热门的重组蛋白主要为细胞因子类,而细胞因子主要包括如下:
按功能分,可分为以下几种:
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初是由白细胞产生且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所以得名,现仍沿用此名。
2、干扰素(interferon,IFN)
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故得名。其具有十分广泛的生物活性,在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主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干扰素分为:I型(7种,如IFN-α和IFN-β)和II型(仅有IFN-Y)。
3、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由于在体内外均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得名。其家族成员约有30个。
主要成员:
(1)TNF-α,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2)TNF-β,一种淋巴因子,主要由淋巴细胞、NK细胞等产生,其生物学活性与TNF-α相类似。
4、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一组在体内外均可选择性刺激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某一谱系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包括巨噬细胞CSF、粒细胞CSF、巨噬细胞/粒细胞CSF、干细胞因子等。
5、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一类可介导不同类型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细胞因子,根据其功能和所作用细胞的不同,分别命名为转化生长因子(TGF)、神经生长因子(N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
6、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一类对不同靶细胞具有趋化效应的细胞因子家族,可由白细胞和某些组织细胞分泌,是一个包括60多个成员的蛋白质家族。大部分成员含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C)根据其N端半胱氨酸的排列方式,可分为CXC、CC、C、CX3C四个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