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表面和体内都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古细菌和病毒,其总量甚至超过了人体自身细胞的数量。血液作为人体为重要的一个组织,起到了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传导热量以及防止微生物感染的作用。人类的血液由54.3%的血浆、45%的红细胞、0.7%的白细胞和数量不定的血小板组成。过去曾普遍认为在健康人的血液中是不存在微生物的,只有在患有菌血症等疾病的病人血液中才有可能检测出微生物。但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健康人的血液中也存在微生物,并且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维持着微妙的共生关系。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逐渐成熟,对于人体微生物的了解也越发深入,且研究方向主要都集中在肠道微生物上,其次是口腔、眼睛、皮肤、肺、尿道等微生物分布较多的部位。血液作为一个曾一度被认为是无菌的组织,相关的研究则要落后不少。
由于血液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在采样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需求制定不同的取样方法,比较常见的方法为取全血样本进行实验,或是取血液中不同的组分进行实验。
一、全血取样
若研究对象为全血中的微生物,且不需要考虑样本中细胞的活性,可以直接将样本放在-80℃冰箱中保存,如果没有-80℃冰箱,可以短期冻存在-20℃冰箱,也可以在取样后加入抗凝剂EDTA或肝素等,或是直接使用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采集管,将样本与抗凝剂与充分混匀后放在冰箱中冻存。抗凝剂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聚集,防止发生凝血,保证细胞的形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
若还需要考虑样本中微生物的活性,或是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的话,则必须使用抗凝剂防止样本凝固,并将样本存放在室温或是4℃冰箱中。此类样本存放的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尽快进行后续的实验。
二、血液中不同组分的取样
若研究对象为血液中的血浆、白细胞或红细胞中的微生物,并且不考虑样本中细胞的活性,则建议在取样后尽快加入抗凝剂并将样本离心,此时样本会分为三层,如下图1所示。
上层的淡黄色透明液体为血浆,其中含有水、血浆球
蛋白、血清蛋白、无机盐等物质。中间一层白色的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主要含有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白细胞以及血小板。下层主要为红细胞,整体呈暗红色,且为不透明的固体状。按照实验需求取出不同的组分,并尽快将样本冻存在-80℃冰箱中,如果没有-80℃冰箱,可以短期冻存在-20℃冰箱,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若还需要考虑血液样本中微生物的活性,或是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则建议在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将样本置于室温或是4℃冰箱中,待需要进行实验的时候再离心并取出需要的组分。此类样本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建议尽快进行后续的实验。